首页学者视点

促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来源:时间:2024-12-07 17:00

  ■ 熊安静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强调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其形成发展依赖于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要素配置的优化。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激发社会活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分配公平等方面具有深远的重要影响。

  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性。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劳动自然就是参与分配的主要生产要素。改革开放以来,基于我国的历史、制度、市场与文化等国情,党中央在明确个人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权利的基础上,先后将知识、技术、管理明确为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并强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群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财富的主体,只有爱护和支持优秀企业家,才能有效激发企业家发现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实现新组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企业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同时,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坚持以先富带后富,把握好企业家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的合理比例,促进共同富裕。

  深化劳动力和人才发展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是释放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不断创造社会性流动机会。以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为牵引,完善人才“使用、培育、引进、流动”机制,畅通有序流通渠道,增强个人通过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的动力,激发社会性流动活力。创新基层人才激励机制,实施更有激励作用的增加收入政策,体现重视基层、重视实践的导向,拓展社会性流动空间。完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价办法,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主动性。

  健全科技金融体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科技金融是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科技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的产物,涉及金融体系、金融政策、金融模式、金融产品等多方面的内容。科技金融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推动科技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降低资金脱实向虚的倾向,搭建金融机构创新型竞争发展平台,促进形成实体经济与金融行业创新生态系统。完善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相适应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让优秀的科技金融机构能够快速有效识别具备技术转化能力和市场潜力的科创型企业,并提供财务、运营、研发乃至产业链融合方面的多层次服务。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大力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引导并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参与搭建国家级技术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强产业端对科技创新转化作用,包括在科技计划专项基础上加大产业转化专项的扶持,设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让民营中小企业有更多机会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优化调整参与转化科研人员的考评体系,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效能,从顶层制度设计上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瓶颈问题,更好地发挥专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赋能创新发展。

  优化土地、海洋、空间资源管理制度,拓展优势地区发展空间。制定工商业用地使用权延期和到期后续期政策。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集约发展沿海工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产业,探索实施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推行用海统一由政府出资开展海域使用论证和环境评价的“净海”出让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商业航天卫星链、发射链、数据链全产业链发展,有序开发轨道资源、环境资源和天体矿物资源。

  完善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引导各类资源环境要素向绿色生产力集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构建要素自由流动、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反应灵活的要素价格体系目标。建立健全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作者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省社科联副主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海南省社会科学院 版权所有 琼ICP备05002632号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红城湖路100号省机关红城湖办公区18号办公楼,邮编:571199,电话:0898-65316887